阿里欲用電商改造進口批發 進口產品價格或能減
跨境貿易是今年的熱詞,如果將面向消費者端的跨境B2C比喻成露在海面上的冰山,那么跨境B2B就是隱藏在水下的那個龐大部分。阿里巴巴(79.54, -1.05, -1.30%)正在通過旗下網站1688搶奪B2B進口批發貿易這塊大蛋糕。
5月5日,作為集團跨境進口戰略的一環,阿里的全球貨源平臺對外亮相,以往做內貿批發業務的1688.com開始涉水進口,西班牙攜當地出口商成為首個入駐該平臺的國家,意大利、韓國等將緊隨其后。
由于進口鏈路涉及異常復雜的環節,導致國外大量的中小品牌或一些在當地很多有影響力的品牌一直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阿里瞄準的正是這類商戶。海外商家只管在線接單(來自中國批發商),剩下的事交給平臺和TP們(taobaopartner,第三方服務商)去完成。
1688事業部資深總監劉菲說,這個分銷平臺是面向B端的,但通過平臺對進口流程這個鏈條的簡化與成本壓縮,最終C端消費者會得到價格上的實惠。
拿一瓶在西班牙當地售價10歐元的紅酒為例,按照各個中間商(進口商、總代、區域代理、批發商、零售商)分別加價15%計算(這幾乎已算是行業最低加價比例),再加上進口關稅、物流運輸等一系列進口成本,中國消費者最終買到它的價格至少是240元人民幣,甚至這瓶酒擺在線下貨架上的標價通常高達599元或699元。
通過1688這個進口分銷平臺,未來零售端拿到這瓶酒的價格將大約是116元人民幣,這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在對進口鏈條的改造上,1688為海外貨源提供了一個“單一窗口”,實際上是將以往由進出口商各自去做的上船、到岸、報檢、交稅、清關等各個進口環節統一打包交給這個單一窗口來做,形成一個更低成本的進口全鏈路通路。
在接受采訪時,1688事業部運營總監陳意明舉例說,集采模式能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海運成本,如果國內多個批發商都預訂某個國家的一類貨品,1688平臺可以通過拼集裝箱的方式降低運費。此外,隨著平臺和國內自貿區、保稅區等政府部門合作的深入,在通關成本和效率上也會出現實惠空間,這些都是單一窗口的優勢。
其次,想扮演全球最大進口分銷平臺的1688,實際上是要砍掉上述針對進口商品層層加價的各級中間商,減少中間環節,可以用更低的價格將貨品給到零售商。
這里就體現出1688的渠道下沉優勢。1688最早是做內貿批發業務的阿里板塊,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賣家資源,目前平臺上有一半用戶是本身就在淘寶和天貓[微博]上開店的C端商戶,另一半是線下的批發和零售商,他們都從1688上進貨,這些商戶本身都是進口貨品的天然分銷渠道,即將這些賣家變成買家(針對進口商品)。這樣,消費者最終就會在進口商品上買到實惠。
事實上,進口貿易業務只是1688試水跨境的一部分,未來另一個更大的空間在金融端。據劉菲向記者透露,接下來會從不同的進口業務場景中切入金融服務,比如支付、供應鏈金融等,同時會探索依托于大數據的信用管理,舉例說,一個進口商在支付了貨款后要等待30~40天才能收到海運的國外貨品,這短時間內的資金就可以通過訂單授信的方式進行靈活周轉,而不用全部凍結。
那么分給電商企業的進口貿易這塊蛋糕究竟有多大?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進口市場規模是12萬億元,其中消費品市場占比7.8%(9200億元),去除掉像乘用車、肉類水產、文化娛樂等不適合做線上B2B業務的部分(占比53.7%),剩下46.3%,再從中去掉那些超級大牌(假設規模占比50%),最終會剩下2130億的規模空間,供1688這類平臺去分食。
1688進口分銷平臺落地后,阿里在進口上有面向C端的天貓國際和淘寶全球購,以及做B2B批發業務的1688,在出口上有針對外海C端消費者的速賣通,以及幫助中國企業賣貨給海外B端商戶的Alibaba.com,阿里巴巴的國際化戰略版圖可以說是補上了最后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