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地圖生意:BAT介入改變格局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高德地圖全面接入阿里巴巴商業體系,發揮地圖和導航應用的潛力,并在移動時代完善阿里巴巴的 O2O 布局。
2 月 10 日晚間,2014 互聯網第一筆重磅收購揭曉。阿里巴巴集團向高德控股有限公司提出收購建議書,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 21 美元的價格,對高德公司股票進行現金收購。阿里巴巴目前持有高德公司 28%的股份,交易完成后,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 100%控股子公司。
這一舉動被解讀為:阿里巴巴買了高德地圖。高德地圖全面接入阿里巴巴商業體系,發揮地圖和導航應用的潛力,并在移動時代完善阿里巴巴的 O2O 布局。
地圖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入口,是每個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戰略產品,護城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谷歌(1203.79, -0.32, -0.03%)擁有谷歌地圖,蘋果(525.25, -5.90, -1.11%)為了擺脫谷歌地圖,重金投入研發自己的地圖產品。在國內,地圖的生意和美國略有不同。國內地圖測繪資質是受管制的,國家測繪局 2010 年對互聯網地圖服務建立了準入制度,分為甲乙丙丁四級,不同級別的測繪企業,設計的經營范圍大不相同。
按照新修訂的《互聯網地圖服務專業標準》,取得互聯網地圖服務甲級測繪資質的單位,可以從事地圖搜索、位置服務;地理信息標注服務;地圖下載、復制服務;地圖發送、引用服務等四類服務;取得互聯網地圖服務乙級測繪資質,可以從事前兩類服務,但不得從事后兩類。
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574, -6.50, -1.12%, 實時行情)、百度(172.66, -1.24, -0.71%)和阿里巴巴,均間接擁有甲級地圖測繪資質。百度在去年全資收購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的公司長地萬方;騰訊于今年 1 月以 6000 萬人民幣的價格全資收購了甲級測繪資質公司科菱航睿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阿里的高德有甲級導航電子地圖測繪資質和甲級航空攝影測繪資質,擁有優質底層地圖數據。
地圖作為真實世界的映射,也是消費者最為依賴的移動互聯網入口。地圖會和我們的生活發生怎樣的關系?BAT 又如何改變了地圖的生意?
高德是中國數字地圖行業最重要的地圖數據生產商之一。無論是底層數據和 POI 及其他數據,它都擁有豐厚的儲備。
地圖里的數據
地圖聚合的數據分底層數據、POI 數據,以及其他數據圖層,如交通狀況圖層、三維圖、街景圖,專業一些的有樓盤圖、室內圖、氣溫分布圖、商圈分布圖等等。
底層數據是地圖中最基本的地物外型數據,以及基礎的附加信息,比如道路、河流、山脈的名稱等,這一部分數據要么來源于官方地圖,要么實地外采,要么來自航空照片、衛星照片或是遙感照片的矢量標注和勾勒。
我們平時在電子地圖上實用的數據都是 POI 數據,它是最簡單的矢量數據,用于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標注,比如商店、加油站、銀行、醫院等常用設施。這也是想做 O2O 服務的互聯網公司最看重的一部分數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出行也是以 POI 為目的地,地理坐標退而求其次。無論是做導航還是做 O2O,收集這一部分數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國內,POI 數據的供應商沒有太多資質限制,四維圖新和高德也提供 POI 數據,但很多時候,大家也互相買來買去,彌補不足。
在其他數據圖層里,有許多社會化、本地化和移動化的數據,依賴用戶在使用中和手動簽到的形式添加,Waze 的模式是個很好的例子,開啟定位應用是豐富地圖信息的一部分。“簽到”和“使用導航”是 UGC(用戶產生內容)信息的兩大重要來源。
從基本的地理位置坐標到每一個 x、y 所代表的現實具體的商店、加油站和醫院,還有譬如交通信息、商圈分布圖、室內地圖層層疊疊像攤餅一樣落在一起,地圖成了對真實現實世界的映射,在導航、查詢的基礎上,誰可以把大量能與 LBS(基于位置的服務)結合的 POI 點在地圖上有更好的展現,誰就擁有贏得最多消費者的砝碼。
高德 vs 四維圖新
四維和高德是中國數字地圖行業的雙寡頭,最重要的地圖數據生產商。無論是底層數據和 POI 及其他數據,兩家都擁有最豐厚的儲備。四維圖新實際控制人為中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還擁有自己的測繪衛星。
在導航方面,易觀國際數據顯示,截至 2013 年第三季度,智能終端在線式手機地圖導航客戶端累計用戶數市場份額,高德地圖占 31.3%,而百度地圖占 26.6%,騰訊地圖約占 2.2%。
在高德被收購后,一線的地圖商就只剩下了四維圖新。BAT 中,除了阿里,其他兩家都和四維關系密切,包括百度地圖、搜狗地圖等在內的地圖應用均使用的是四維圖新提供的地圖數據。最近搜狗的 CEO 周小川任四維圖新新的獨立董事,也讓人充滿想象。騰訊既買阿里背景的高德數據也買四維圖新的數據,為了避免被高德釜底抽薪,在今年初收購了科菱航睿。不過,四維圖新并未有直面消費者終端的品牌輸出,自身在移動應用層面也沒什么建樹。
隨著移動互聯網戰略的深入,兩者的差異化愈加明顯。四維將未來的發展戰略放在了智能交通,一直堅持在包括車載導航、動態交通信息、Telematics 在內的智能交通領域投入。它旗下的世紀高通(75.61, -0.34, -0.45%)在智能交通上做得比高德好很多,百度實時路況采用的就是世紀高通的數據,這一部分是車廠和運營商等客戶非常看重的,根據國金證券分析稱,高德在車載領域的投入減少,使得車載客戶逐漸向四維圖新轉移。
高德則將重心放在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從 2013 年中宣布導航 app 免費,到推出林志玲配音的導航軟件,直接在消費者中樹立品牌形象。高德地圖 API 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可提供全平臺(Android、iOS、WPB、JS)的地圖 API 產品,在接口設計上靈活和專業,許多公司包括攜程(49.28, -0.42, -0.85%)、大眾點評在內的垂直生活領域公司均與高德地圖 API 達成戰略合作。這相當于高德通過融合、眾包、托管、收集等方式聚集了大量 LBS 生活服務相關數據,并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生態圈。現在,包括新浪(72.95, -0.93,-1.26%)、趕集、360、即刻等在內的 3 萬多家知名網站均調用高德地圖 API 來支持其互聯網地圖位置業務。
平臺與更大的平臺
高德的轉型有些像工具軟件到后期的發展路數:做平臺。在以金錢換時間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里,還未等到它真正枝繁葉茂,已經被更大的平臺收購。
根據電商專家們的說法,地圖將是 O2O 的重要入口,阿里在掌握支付先發優勢后,希望補足地圖的短板。2013 年阿里以 2.94 億美元入股高德之后,展開一系列數據對接,除了智能物流“地網”合作之外,引人注目的還有天貓與高德地圖的合作。于此同時,高德地圖的億級用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阿里在移動客戶端方面的弱勢。在百度、騰訊、阿里的三大巨頭里,百度擁有地圖的先發優勢,導航的市場占有率和高德不相上下,智能交通系統甚至比高德做得更好,POI 數據也十分豐富;騰訊地圖相對邊緣,人們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 soso 街景上,但蛇馬交際,騰訊通過紅包迅速布局支付,并通過收購擁有甲級導航測繪資質的科菱航睿完善自己地圖業務的布局。
移動平臺的競爭越來越成為生態圈的競爭,生態圈的強盛和用戶體驗相輔相成,實現 O2O 也未必只依賴地理信息導引一種方式,社交信息、用戶口碑信息抑或基于地圖上的其他信息比如天氣都能成為入口,它們或許能發展出獨立的小生態圈,也可能依附于大生態圈之上。
Yelp 是個很好的例子,Yelp 在美國與蘋果地圖,微軟(37.98, 0.23, 0.61%),雅虎(37.29, -0.50, -1.32%)都展開合作,在搜索結果中融合本地 POI 口碑數據。Google 曾提出收購 Yelp,被拒,于是推了一個眾包點評的項目抗衡 Yelp,順便用爬蟲抓取 Yelp 的評論數據。各公司之間因數據而起的恩怨普就一則精彩的互聯網八卦。
被認為是“中國版 Yelp”的大眾點評也有自己的生態圈,通過大眾點評 API,開發者的相關應用可以根據用戶的實時需求,訪問大眾點評平臺上的本地商戶信息、商戶點評、優惠及團購等內容。
現實世界中 POI 的口碑數據,相當于用戶評價對于淘寶小商戶的意義,說是 O2O 的另一項基礎設施建設也不為過。
巧的是,和 Yelp 一樣,大眾點評常常是“偽收購”新聞的主角,隔一段時間,就要傳一次“被百度收購”,或是“騰訊戰略入股”,最近阿里入股高德,一波又一波猜測更是逼得大眾點評不得不在新浪微博主頁辟謠:“各位親,再說一遍,大眾點評不會被收購。”
2013 年末披露的一個蘋果專利預示著蘋果地圖未來會通過地圖層疊加的模式,向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功能和數據。這個專利將幫助地圖用戶,動態調整和查看來自互聯網的各種數據和內容,比如交通路線層、旅游層或是天氣信息層。這也將是我們未來使用地圖的方式,地圖將真實世界的信息分類,我們可以選擇性地一層一層查看和篩選。每個圖層的內容索引甚至都能孕育一個小公司,或形成自己的生態圈,或被更大的生態圈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