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村民淘寶開店 阿里助其扭轉命運
27歲的河北村民黃建橋,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銷售箱包的網店,年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元。7年前跟隨父母出門打工時,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工資是600元。
在網吧上網時的偶然發現,讓黃建橋走上了開網店之路。“一開始一天能賣幾個包,一個包賺幾塊錢,一天能賺幾十塊錢。”黃建橋回憶說。“現在電子商務渠道銷售的箱包的比例越來越大,線下的生意也不是很好,但是我們線上很好。現在我們老家包括周邊的縣市,能看到很多大爺大媽從農田回來下單的現象。”
黃建橋所說的現象,在很多地方農村都同樣發生著。因為起步門檻低,在一些先行者的帶領下,不少村民專職在網上開起了店,一些地方還因此出現了專業的“淘寶村”。
按照阿里巴巴的定義,網商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10%以上,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1000萬元的村莊才能被叫做“淘寶村”。位于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的灣頭村便是其中之一,全村1700戶人家,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家在做淘寶,年銷售額超過100萬的店家就有二三十家,全村草編柳生產產值超過了1個億,其中60%通過淘寶網銷售。
阿里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國范圍內已經發現了類似的淘寶村20個。截止到2012年,僅在阿里巴巴的中國零售平臺淘寶、天貓上注冊在農村的網店數就超過了160萬個。
在種地和打工之外,數以百萬計的村民因此找到了一條新的增加收入的渠道。阿里巴巴帶來的數字技術讓他們第一次可以這么便利、低成本地面對外面的市場。
阿里巴巴帶給村民的數字技術紅利也引起了政府的興趣,各地發展農村電商的熱情普遍高漲,村民們辦起了專門的農村電商培訓班,教授村民如何利用互聯網把東西更好地賣出去。同時,把各地的特色農產品組織起來,進駐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也成為了一種時尚。
截至2014年5月,淘寶網特色中國已正式開通省級、地市級和縣級各級地方館34個,其中,內地開通的地方館是33個。另有幾十個地方已經向淘寶特色中國團隊正式提交了申辦材料,排著隊等待開通